热门搜索:
技改节能,新型能源,电费优化,碳排管理
在工业领域,电力节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做好工业电力节能,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比如,通过优化生产线的布局和流程,减少了设备空转和无效运行的时间,从而大幅降低了电力消耗。他们还采用了节能的电机和变频器,电力节能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据统计,每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数百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另外,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为工厂的部分设备供电。这种**的节能方式不仅减少了对外部电力的依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些企业引入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力使用情况,分析能耗数据,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电力浪费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成功降低了 15%的电力消耗。
工业电力节能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约每一度电,都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让我们共同关注工业电力节能,推动工业领域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工业电力节能# #可持续发展# #绿色工业#
七、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
(十六)开展新一代煤电试验。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以清洁低碳、调节、**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爬坡等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应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煤电技术路线,促进煤电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以合理的政策、市场机制支持煤电机组优化运行方式。
(十七)推动新一代煤电标准建设。针对新一代煤电技术路线,推动开展煤电降碳效果核算标准**。组织开展《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修编工作,**完善新一代煤电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标准体系,电力,更好适应电力系统清洁低碳、灵活智能的发展要求。对行业亟需的性指标要求,研究**文件予以规范,节能电力金具,后续在标准修编中明确。
八、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
(十八)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聚焦新型储能优化系统调节能力。针对部分地区短期内新能源**发展、系统调节需求**提升的实际,电力节能改造工程,科学开展调节能力需求分析,在确保*的前提下,布局一批共享储能电站,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系统层面的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十九)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围绕不同应用场景对爬坡速率、容量、长时间尺度调节及经济性、*性的需求,探索建设一批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铅炭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站。通过合理的政策机制,引导新型储能电站的市场化投资运营。
二、我国电力工业节能进展与潜力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火电比重
火电尤其是煤电比例高,是我国电力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的重要原因。在风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趋于成熟的条件下,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煤电比重。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上网难的问题,2007年7月,地区电监会发布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地区电力监管会*25号令),编制了《关于〈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的工作方案》,对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的情况实施监管,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行为。
2.实施上大压小政策,调整火电结构
从煤炭消耗看,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克,高出100~200克。因此,在火电装机比重短期内无法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增加大型火电机组,减少小型火电机组,能较好进电力工业节能。
3.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推广清洁生产
在我国发电领域,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针对国有发电企业节能降耗的激励相对较弱这一情况,为指导国有发电企业节能降耗和同业对标,2007年4月23日,地区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地区发展改革委2007年*24号公告),以促进企业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和生产过程削减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为提高电力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地区能源局近年来进一步提高火电项目的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效。